查看原文
其他

梁建章:文明的兴衰与使命

梁建章 绕梁说 2022-01-11


经过了15期节目的介绍,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延续下一代呢?我这一代快乐不就好了吗?其实关于生命的思考有千千万,但有一个目标大家是略有共识的,那就是尽量长地延续文明。人类未来的终极目标并不一定是永生,而是在空间和数量上不断地扩充。这种不断向外探索的精神,是人类共同的内生力量。


如今生物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延缓衰老,未来甚至可以达到永生。然而梁建章在科幻小说《永生之后》中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当社会缺乏新的生命加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可能就会停滞,成为一个所谓的固化的“天堂”。


《人口经济学15讲》最后一讲“人口与文明:文明的兴衰与使命”中,梁建章将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兴衰,展望人类文明的下一个百年,并思考家庭形式的消亡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挑战。





接下来

让我们一同进入人口经济学的科普时间

收听上方音频节目

或浏览本期栏目文稿



《超低生育时代:人口经济学15讲》第十五讲:人口与文明:文明的兴衰与使命


你好,我是梁建章。今天我要讲的是最后一集:人口和文明。


一、人口和文明的兴衰史


我们可以从各大文明的兴衰史,来分析人口、创新和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根本推动力,但是创新绝对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国在1000多年前,曾经是世界上科技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最近几百年却是西方独领风骚,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人口因素。


创新是很多人共同交流、合作和试错的结果。一个文明的创新需要四个关键要素: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内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正因如此,创新中心往往位于商品和人员流动的枢纽地带。纵观世界历史,由于运输和通信方面的技术的进步,这些中心的位置发生了迁移。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枢纽位置的迁移,可以用来解释包括西方崛起在内的主要文明的兴衰。


三千至四千年前,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个地区成为最先进文明的家园和创新中心。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地中海成为商品和人员流动的交通要道。希腊和罗马恰恰位于地中海区域的中心,因而成为商品和人员流动的枢纽,也是当时的创新中心。


比较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的规模。罗马帝国的人口峰值估计为6000万~8000万,而汉朝人口约6000万,罗马帝国与汉朝,当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当时世界的两大创新中心。后来,罗马帝国和汉朝相继解体,四分五裂为人口和贸易量都很小的诸多小国。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仍然分崩离析,而中国在历经了一段时期的分裂以后,终于在公元618年的唐朝实现统一。据估计,唐朝的人口在鼎盛时期有8000多万,其后的宋朝人口估计有1.2个亿,这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都更为庞大。宋代不仅有最大的国内市场,它还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广泛的贸易。宋代中国有20多个通商口岸,关税收入一度占财政收入的15%以上。那时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领先于世界,典型的例证就是火药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到了15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横跨大西洋不再是妄想。西欧位于大西洋和非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路线的前沿,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中国在15世纪的航海技术实际上更为先进,但还不足以跨越比大西洋更为广阔的太平洋。可惜的是,中国的著名航海家郑和没有能够领先于欧洲的探险家抢先发现美洲大陆。再之后,明朝皇帝奉行禁海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隔绝与外部世界的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


西欧在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后,位于该地区的国家竞相成为世界的领导者。通常的模式是,短期内小国可以通过获取新技术或者组织形式的突破,发挥引领作用。然而,大国会在长期实现技术赶超,取而代之成为领导者。所以,在近代世界性强国的名单中,我们先是看到数百万人口规模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之后是数千万人口规模的英国、法国和德国,再然后是数亿人口规模的苏联和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只有印度、中国和苏联等三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超过美国。不幸的是,这三个国家采取的都是僵化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时,1亿人口的日本异军突起,在创新竞赛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受制于人口老龄化,日本很快被甩到了后面。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但是人口只有苏联的一半,生育率又低,根本不具备与美国展开创新竞争的实力。即使以欧盟为例,欧洲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化不同,迄今仍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单一国家。唯一有机会与美国竞争的国家只剩下了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释放了人口的巨大潜能,让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并在未来十年左右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旅游客源国、第一大申请专利国,并据此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受益。无论作为单一的经济体还是作为区域整合的领导者,中国的核心优势就是语言相通、文化一致、聪明勤劳、追求世俗成功的众多人口。虽然西方人口的总规模接近中国,但其内部差异和地域分散使其在统一市场和聚集效应上的潜力不如中国。如果能维持世界20%的人口规模,恢复自信,理顺机制,中国恢复汉唐时期的世界地位顺理成章。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目前的成功除了政策得当以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是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不断地下降,中国曾经很长时期占据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现在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8%,新生人口只占世界的8%、如果按照每代人减半的速度递减的话,到2100年只占世界人口的5%。不妨计算一下,如果照此趋势延续下去,等到公元3000年的时候,中国还剩多少人?1000年差不多是三十代人,2的三十次方正好是十亿左右,按照这一计算,1000年以后中国将不到两个人,于是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就此灭绝。当然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中国这块土地将不得不大量引进外来移民,来维持一定的人口规模。


印度人口目前已经达到13.8亿,在未来几年之内,印度人口就会超过中国。虽然印度的综合国力仍远不如中国,但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也在快速发展。印度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一度超过中国。美国人口目前虽然只有3.3亿,但是美国的生育率比中国高得多,并且从全球吸引移民,所以美国人口都会持续增长。未来几十年,创新竞争场上的三足鼎立将是中国、印度和美国。当然我们很乐意看到这三个人口大国和平相处、良性竞争、互相借鉴,人类文明将随之提升到新的高度。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是这三个国家中唯一个面临人口老化和萎缩的国家。


有人说,即使中国的人口减少一半,那还是比美国多得多,我们不用担心。但其实美国的人才池子远不止它本国人口,据统计,美国的顶尖科学家和企业家中有将近一半是移民,所以美国通过移民将他的人口池子放大了一倍,也就是说美国相当于拥有七亿人口规模的人才池子,差不多是中国现在人口的一半。中国有十四亿人口,现在的确仍然具有人口优势,但由于低生育率,中国的年轻人口数量每代人减半,因此到了下一代人,中国的综合人口规模优势就会被美国反超。


二、人类文明的未来


前面几集已经讲了,人类社会最深远的一个变化趋势就是家庭的消亡。历史上家庭一直是社会组织的最小单位,人们普遍结婚并且组建有多个小孩的大家庭。但是现代社会,个人尤其是女性并不需要组建家庭,也可以过的很好。比如说快递小哥,滴滴司机,物业保安等都取代了很多老公甚至老婆的工作。还有养儿防老也不需要孩子了。还有各种娱乐丰富多彩,为什么要花时间养育小孩呢?家庭的消亡和追求自我的现象都不是大问题,也可以说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然结果。但是问题在于,人类现在还没有技术,可以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和培育下一代。所以这种家庭的消亡的现象,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就是一个危机。今后一百年里,这是世界所有富国共同面临的最大社会问题,其影响比中国的崛起还要大。因为中国的崛起会被低生育率危机打断,一代人以后,中国经济会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


有人说,不生小孩长远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生物技术有一天会创造人造子宫的技术。我们可以在工厂里生产小孩。我研究过这个技术,虽然技术上并没有那么难,但是由于道德和伦理的很多风险,这部分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这项技术不太可能有太大的突破。


即使人类有朝一日拥有了人造子宫的技术,这也只是解决了一小部分生养小孩的成本。其实现代社会生小孩的成本远比养小孩的成本要低。比起一两年的怀孕哺乳期,后面将近二十年的陪伴、养护和教育成本,才是人们不愿意生小孩的更重要的原因。有人问,是不是可以用机器人来帮助教养小孩?这很难实现。机器人如果能教养小孩,需要机器人拥有通用的高级人工智能。因为教养小孩是一项最复杂的工作,如果机器人可以胜任抚养小孩的工作,那机器人就可以取代人类所有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可能不需要小孩了,甚至都不需要生物人了,于是人类也就消亡了。所以人类会避免出现这种能够取代人的机器人,而只是把机器人限制在人类的工具层面。而且人工智能具有通用的高级智能还非常遥远,在可预见的将来完全没可能替代人类抚养小孩。


还有一种预测,就是人类的寿命可以不断的延长,甚至达到永生,这样就不需要很多新的小孩了。我反而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更实在的,因为世界上的确有少量生物几乎不会衰老,如某些龟类,他们死亡率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所以生物的衰老并非不可避免,只要人类发现了衰老的机理,就有可能发现大幅度延缓衰老的技术。一旦有了这种技术,人类的寿命会大幅度提高,当然也不需要生很多小孩了。


但是,这种永生的技术真的是福音吗?每个人都拥有一千年或者一万年的寿命,真是天堂般的人生吗?如果人类都不再生小孩了,还会有爱情和亲情吗?世界就永久和平了吗?人类的科技还会进步吗?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话题,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的科幻小说《永生之后》,写的就是一个在长生不老药出现以后的人类社会。剧透一下,永生之后,社会不需要再生小孩了,整个社会就缺乏新的生命的加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可能就会停滞,成为一个所谓的固化的“天堂”,科技的创新也会随之停止。


有人说科技停滞也不一定是坏事,这就牵涉到一个哲学问题:一个文明追求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科技不断进步吗?很多人可能说不是,是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或者是享乐吗?似乎也不是。因为每个个体充分享乐,就可以完全不用考虑生小孩的事了。我觉得只有一个目标大家是略有共识的,那就是尽量长地延续文明。


那么如何尽量长地延续文明呢?那还是需要发展科技,来抵御未来的不可知的自然甚至于来自太空的风险,但是发展科技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开发新技术和由此带来的风险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但是有一种技术可以解决这对矛盾,那就是太空旅行和殖民,因为这不仅可以从太空获取资源,还可以几乎无限地增加人口。当人类能够在太空里的多个星球发展文明的时候,那么即使一个星球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遭遇灭绝,还有其它很多星球可以延续人类文明的火种。就像十万年前当智人从东非大草原中走出来,肯定有很多分支部落走了不同的路,而且很多分支由于各种原因灭绝了,但是终究有一支成功找到了适合生存的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于是成功的占领地球变成了现代人类的祖先。


所以我认为,人类未来的终极目标并不一定是永生,而是在空间和数量上不断地扩充。让人类的文明的火种散播到宇宙中,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续人类的文明。


这也许说得有点远了,感谢大家跟着我一路走过来,最后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个节目。


总而言之,今后百年,人类最大的变化和问题,那就是人类不愿意生小孩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化已经让个人不需要家庭也可以活得很好了。个人不需要家庭和小孩,但是社会和种族仍然需要小孩。这种个人和种群的矛盾,将是未来世界最主要的矛盾。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除了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都会面临低生育率问题,而中国的低生育率问题最为严重。由于教育竞争白热化和高房价等因素,中国将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人口危机。


这个节目讲了一些基本的人口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也分析和反驳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人口谬论。总的来说,降低人口规模并不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和就业的改善,相反,人口减少会在社会养老、创新创业、社会活力等方面引发许多问题。之前长期实施的限制生育的政策,让很多人至今还认为人口少反而是一件好事,这种对于人口和经济关系的认知偏差,使得中国仍然在实行严厉的限制生育的政策。


即便现在就全面放开生育,中国的人口危机的负面效应,将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显现出来,导致中国的崛起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停滞下来,中国相对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的国力优势,将在2040年-2050年期间遭到逆转。


如果中国能够采取积极的鼓励生育的政策,还是有可能避免危机的。中国政府具有体制上和财力上的优势,比其他国家更有能力和资源去实行强有力的鼓励生育的政策。例如通过财税补贴、购房补贴、教育补贴,来大幅度降低家庭抚养小孩的成本。另外,儒家文化有注重传承和繁衍的传统,也可以帮助中国在促进传统生育文化的复兴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提高生育率其实是一个世界难题,期待中国在解决生育率方面给世界做一些创造性的尝试和示范。


当然,当务之急,是要让整个社会对人口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人口少、孩子少的危害,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希望这个关于人口经济学的节目能够给大家以思考和启发,推动人口观念的转变和人口政策的优化。


谢谢大家!





收听更多期节目内容

请打开看理想APP搜索

“超低生育时代:人口经济学15讲”

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节目




人口经济学15讲往期内容合集:

发刊词 梁建章: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讲 梁建章:打开人口经济学的大门

第二讲 梁建章:世界人口的冰与火之歌

第三讲 梁建章:中国人口概况

第四讲 梁建章:减少人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均GDP?

第五讲 梁建章:中美人才科技战胜算几何?

第六讲 梁建章:直面人口与资源的问题,地球的资源够用吗?

第七讲 梁建章: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将必然导致环境灾难吗?

第八讲 梁建章:“大城市病”的破解之道到底在哪里?

第九讲 梁建章:世界上最“老”的国家带给我们哪些人口启示?

第十讲 梁建章:“高生育福利”与“高女性地位”环境下的欧洲人口发展

第十一讲 梁建章:为什么说美国是最幸运的人口大国?

第十二讲 梁建章:21世纪后半叶是否会迎来“印度的时代”?

第十三讲 梁建章:中国,最严峻的人口形势

第十四讲 梁建章:关于人口发展的六个政策建议


关于七普数据公布后的人口政策建议,请参考文章合集:

建章解读七普数据:中国的生育率将是世界最低?

建章解读七普数据之一:需要GDP 2%到10%鼓励生育

建章解读七普数据之二: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教育改革

建章解读七普数据之三:让供地跟着孩子走

建章解读七普数据之四:生育友好必须女性友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看理想APP查看完整节目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